以下内容已屏蔽图片优化访问速度 |
---|
[IMG] [IMG] 作者/拾遗 来源/拾遗(ID:shiyi201633) 2018年世界500强榜单出炉:华为跃居排行榜第72位,其营收相当于百度、阿里、腾讯之和,是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500强企业,真是牛叉——所以今天想谈谈华为老大任正非。 1 “此人如果有精神病,建议送医院治疗。” 任正非是个“暴君”。 有多暴? 随便讲三个例子。 第一个:让北大才子滚蛋。 一个北京大学毕业的才子, 刚进华为,踌躇满志, 就公司经营战略问题, 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万言书给任正非, 本以为老任看后会热泪盈眶, 谁知道他火冒三丈, 提笔批复了一句话: “此人如果有精神病,建议送医院治疗,如果没病,建议辞退。” [IMG] 第二个:大骂副总裁。 公司要接待某个重要人物, 几位副总裁准备了汇报稿子。 任正非拿起稿子,看了没几行, “啪”地一声扔到地上: “都写了些什么玩意儿!” 老任把鞋脱了,光着脚, 像怪兽一样走来走去, 边走边骂,足足骂了半个小时, 没人敢吱声, 总裁办主任严慧敏当场就哭了。 然后,老任叫郑宝用来重写, 郑宝用写了几页,他看后点头说: “到底是郑宝用,写得不错。” 然后他指着郑宝用说: “郑宝用,一个人能顶10000个。” 再转身指着另一位副总裁说: “你,10000个才能顶一个。” [IMG] 第三个:让副总裁跟老婆离婚。 华为曾经的副总裁李玉琢, 写文谈过一段辞职往事—— 任正非开门见山地质问: “你的辞职报告我看了,你对华为、对我个人有什么意见?” 李玉琢解释说: “我没什么意见, 华为给了我很多机会, 你也对我悉心培养, 我感谢都来不及呢。 只是我身体吃不消了, 病了都没人给一口水, 突然死了都没人知道。” 任正非很愤怒:“假话,我不听!” 过了一会,他挽留说: “你在华为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做……” 讲了大约半个小时,我打断了他: “任总,非常感谢你谈了这么多, 但是我不想拖累华为。 另外,我爱人又不在身边, 我已经七年单独在深圳。” 他说:“那你可以叫你爱人来深圳工作嘛!” 我说:“她来过深圳,呆过几个月,不习惯,又回北京了。” 任立刻说:“这样的老婆你要她干什么?” 李玉琢在文章里感叹: “任正非脾气很坏, 是我见过的最为暴躁的人。” [IMG] ▲ 青年任正非 2 “脑袋要对着客户,屁股要对着领导。”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, 率领投资团队访问华为总部, 但任正非没有亲自出面接待。 事后,罗奇有点愤愤地说: “他拒绝的可是一个3万亿美元的团队。” 但任正非脾气可真够暴, 怼了罗奇一句极不好听的话: “他罗奇又不是客户, 我为什么要见他? 如果是客户的话, 最小的我都会见。 他带来机构投资者跟我有什么关系呀? 我是卖设备的, 就要找到买设备的人。” 罗奇实在是不了解老任, 老任是一个把客户需求当做宗教信仰的人。 华为制定了一个“干部八条”, 第一条就是:把精力放在为客户服务上。 以客户为中心——这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。 [IMG] ▲ 科研尖兵任正非 任正非有多重视客户? 随便讲一个例子吧。 有一次,华为接待一位重要客户。 当时,会议室温度偏高, 于是行政通知深圳物业中心来调下温度。 物业中心的人来了, 把温度调下来后就走了。 会议开始后, 因为稍微有点冷, 主宾打了几个喷嚏。 你猜任正非是怎么处理的? 立即把深圳物业服务中心部长降了职, “奖金、股权全部下调。” 其实会议室温度跟他并没直接关系, 而且他还是华为元老级员工, 但任正非就这样将他办了。 [IMG] ▲ 华为最早的办公室 华为创业早期的时候, 一个邮电局小科长到深圳考察, 任正非请他吃饭。 本来公司旁边就有大排档, 但老任却要亲自炒菜给他吃。 “请他吃饭也花不了多少钱, 但我亲自下厨炒菜, 客户就有被重视的感觉。” 那时候,华为只有一辆车, 如果任正非有事要出去, 但同时又来了一个客户, 那毫无疑问,车是要去接客户的。 [IMG] ▲ 任正非与早期员工 华为内部流传着一个“车的故事”。 有一年,任正非去新疆办事处视察, 当时华为的新疆办主任, 是一位刚从一线提拔起来的新官, 对任正非不是很了解。 为了表达对任正非的重视, 他租了一辆加长林肯去机场迎接。 任正非刚下飞机, 一看轿车,人就炸了, “浪费,浪费,纯属浪费。” 然后指着主任的鼻子就开始骂: “为什么你还要亲自来迎接? 你应该待的地方是客户办公室, 而不是陪我坐在车里。 客户才是你的衣食父母, 你应该把时间放在客户身上。” 任正非有一句名言: “屁股对着老板,眼睛才能看着客户。” 这句话,塑造了华为人的工作价值观。 [IMG] ▲ 1991年的任正非 3 “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坟墓。” 一个日本专家入职华为, 第一天召集手下开会时, 无比严肃地说: “声明一下, 我是个工作狂,经常加班。 所以在和大家共事的时候, 会占用大家大量非工作时间, 请大家配合我的工作!” 说完深深鞠了一躬。 三个月后,日本专家辞职了, 离开的时候就说了一句话: “你们这样加班,是不人道的!” 他太不了解华为了, 任正非有一句名言: “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坟墓。” [IMG] 李玉琢进入华为的时候, 被安排去莫贝克当老大, 当时的莫贝克, 是华为旗下一个寄生企业, 连基本工资都发不起。 任正非给李玉琢下令: “三年时间,把莫贝克办成通信电源行业的中国第一。” 哪知道才过了没几天, 任正非就在干部会上说: “要把莫贝克做成亚洲第一。” 李玉琢急了:“你不是说中国第一吗?” 任正非赖账:“我说过成为‘中国第一’的话吗?” 过了没多久,老任找李玉琢谈话: “你们这些干部员工, 除了50人是莫贝克开工资, 其他90人,包括你在内, 都在华为拿工资,这不合适吧? 你们所有人都应该由莫贝克开工资。” 李玉琢一听就急了: “当时我们去莫贝克创业时, 你保证过,待遇三年不变。 现在才过了9个月,怎么就反悔了?” 哪知道任正非狡辩说: “我说三年不变是指工资标准不降低, 可不是说由华为开支三年。 你们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, 应当有能力养活自己的员工。” 李玉琢气得差点喷血, 但心里也升起一股豪气: “好,以后我们自己开工资!” 那一年,莫贝克创造了5000万利润。 [IMG] ▲ 奋斗者协议 进入华为的新员工, 要签一个著名的《奋斗者协议》。 协议条件非常苛刻: “我自愿申请加入公司的奋斗者,自愿放弃所有带薪年休假,自愿进行非指令性加班,自愿放弃产假(陪产假)和婚假……” 任正非就是这么强势。 “华为没有院士,只有院土。 要想成为院士,就不要来华为。 你过去可以娇生惯养, 但加入华为就不可以。 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坟墓, 娇生惯养的回去找爹妈!” 华为有一种“垫子文化”, 每个人都常备一个垫子, 任正非办公室也有一个小床, 加班的时候拿来席地而睡。 有人抱怨在华为上班太累了, 任正非就怼了这么一句话: “为了这公司,你看我这身体, 什么糖尿病、高血压都有了, 你们身体这么好,还不好好干?” 很多人都不知道任正非有多拼, 他曾经还动过两次癌症手术。 1992年,华为生死存亡之际, 任正非站在办公室的窗边, 一字一顿地对干部们说: “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, 我就从楼上跳下去,你们另谋出路。” [IMG] ▲ 任正非排队打车 在华为,如果你要出差, 一定不要选择在上班时间坐飞机。 “别笑,真事儿。 你如果出差, 要么坐早上9点之前的飞机 要么坐晚上6点之后的飞机。 如果你工作时间坐飞机, 那么通报里就会出现你的大名。”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——长期艰苦奋斗。 尤其是创业时期的华为, 特别倡导和激励“艰苦奋斗”。 “一个团打山头,你打不下来, 当场就把团长撤了,让连长当团长, 最后山头真的打下来了, 这个团长就给连长当了……” 正是这样的一种激励和倡导, 老任把华为员工调教成了凶猛的狼: 为见一个客户能死磕门卫三个月, 在某国政变的枪声中讨论技术方案, 在塔利班的迫击炮下修复网络, 在俄罗斯,华为四年没有一单生意, 西门子、阿尔卡特都撤资了, 但华为人始终坚守在西伯利亚, 最后将业务做到了十几亿美元。 [IMG] ▲ 任正非排队打饭 4 “钱给多了,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。” 任正非非常重视人才。 1993年,华为自研业务启动不久, 老任就要手下广揽人才。 老任去北京研究所视察后, 很生气地对所长刘平说: “你们怎么才这么一点人呀,不是叫你多招工程师吗?” 刘平说:“害怕人多了没事干。” 任正非顿时厉声发火: “叫你招你就招,没事做,招来洗沙子也可以。” 那时候,华为并不富有, 但他贷款给工程师发工资。 为什么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, 那时候都愿意跟着老任干? 因为老任特别喜欢发钱。 华为有不少老员工这样说, “那时候薪水涨得很快, 有人一年涨了7次工资, 刚进公司时月薪560元, 年底加到了7600元; 有人一年涨了11次, 最多的是一个研发部门, 所有人一年加了12次工资……” [IMG] 华为是任正非一手创建的, 但你知道他占多少股份吗? 只有1.01%。 其余98.99%的股份, 都属于华为的员工, 每年都可以享受分红。 我们来看看华为2017年财报: 2017年华为销售收入6036亿元, 支付员工工资、福利及奖金1402.85亿元, 华为有18万员工, 平均到每个人头上是77.94万元。 平均年薪77.94万元, 老任可真是大方啊! 2016年,华为在南京高校招聘的合同曝光。 你知道一名应届生年薪多少吗? 曝光合同显示:28.8万。 华为高级副总裁陈黎芳说: “我们从14万到17万起薪, 最高到35万人民币每年。” 这话真是霸气。 更霸气的还在后面。 你知道华为年薪超100万的有多少吗? 超过1万人。 你知道华为年薪超500万的有多少吗? 超过1000人。 华为CFO孟晚舟演讲时说: “以前,我们是按学历定薪。 现在,我们是按价值定薪。 牛人年薪也不封顶。 你有多大雄心、有多大能力, 我们就给多大的薪酬。” [IMG] “以奋斗者为本。” 这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。 所以老任有一句名言: “钱给多了,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。” 有一个小伙子, 在手机销售任务200万目标下, 将销售额做到了1.3亿。 有一个小伙子, 在非洲一干就是十年多。 有一个巴西籍员工, 在没有人要求的情况下, 为公司节省了3000万美金税费。 ………… 为什么大家这么拼? 因为华为员工都知道一点——自己对自己的绩效负责。 “只要做好了这一点, 公司一定不会亏待我。” 任正非一点也不心疼钱, 老任说过这样一句话: “如果员工感谢华为, 那我相信华为是做错了, 一定是我给他给多了。” 言下之意就是, 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收入。 [IMG] 5 “不做企业明星,只做明星企业。” 中国有四个顶级圈子。 第一个是“华夏同学会”。 成员有马云、马化腾、李彦宏、刘永好、王健林、冯仑、郭广昌、李东生、柳传志等人。 同学会一年聚会两次, 每次活动由一个同学承办。 第二个是“中国企业家俱乐部”。 主席是柳传志, 成员包括王石、马蔚华、马云、郭广昌、王健林、牛根生、俞敏洪、李书福等人。 这是一个活动频繁的圈子, 企业家们经常聚在一起“疯一把”。 第三个是“江南会”。 由冯根生、郭广昌、沈国军、鲁伟鼎、宋卫平、丁磊、陈天桥、马云等八位浙商发起。 第四个是“泰山会”。 会长柳传志,理事长段永基。 由中国具有相当影响力企业老总组成, 每年只发展1家会员单位。 中国商界大佬, 几乎都加入了这四个圈子。 只有一个人例外——任正非。 [IMG] “不结盟,不建圈子, 也不走圈子,同时警惕圈子。” 这是任正非的坚持。 不仅不进圈子、不拉圈子, 老任还有意与政界保持距离。 一次,一位副市长来拜访他: “为了帮助企业发展,你认为政府应该做些什么?” 任正非的回答让人大吃一惊: “政府对企业最大的帮助, 就是什么也不要做, 只要将城市的路修好, 公园和道路旁边的花草种好, 这就是对企业最大的帮助!”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爆料: “华为小有名气的时候, 朱镕基总理到华为视察, 一看,觉得不错, 立马就对任正非说: 你要什么条件我支持你, 给你解决3亿贷款好不好? 任正非当着朱总理面说好好好。 后来,我们要落实总理指示时, 任正非却坚决不要, 他不愿意跟政府挂得太紧。” [IMG] 许多创业者和企业家, 都乐于参加活动、颁奖领奖、培训讲学, 但任正非一点不感兴趣。 2004年,央视年度经济人物要颁奖给任正非。 任正非知道后, 派了一位高层去央视公关, 坚决要求把自己撤下来。 “不做企业明星,只做明星企业。” 这是任正非的做事理念。 正是始终坚守这一点, 他才有大把时间考虑华为的发展。 “高科技企业以往的成功, 往往是失败之母, 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, 惟有惶者才能生存。” [IMG] 6 “学不好的人,滚回去做工程师。” 华为管理顾问吴春波, 讲过这么一件趣事: “任正非开始换车了。 他一开始开的是二手标致, 拉着我没事兜风。 后来换了一部宝马, 有一天,在深圳大街上, 他把天窗打开, 超了郭士纳的车, 然后问郭:开过宝马吗? 郭士纳不理他, 老任又问,郭士纳还不理他。 第三次问,郭士纳说:你要表达什么? 老任说,宝马的刹车在哪里? 这就是当年的华为, 只学会了高速成长, 但没有学会对成长的管理。” 任正非意识到这一点后, 决定改造华为——“把这帮土八路改造成正规军。” 怎么改造? “学英国的制度、美国的创新、日本的精益、德国的规范。” [IMG] 于是任正非开始引进—— IBM的管理模式, 微软的述职制度, 丰田的精密生产, 毕马威的财务体系。 这些引进,你猜任正非花了多少钱。 40多亿。 这么下成本改进管理, 也算是旷古绝今了。 但这个引进,遭到了很多员工的反对: “西药真的管用吗?” “土鳖就是土鳖,再怎么改造也变不成海龟。” “穿上美国鞋的狼群,会不会走火入魔?” 任正非一听,火冒三丈: “我最痛恨‘聪明人’, 认为自己多读了两本书就了不起。 不愿学习的人, 就种地去,靠边站。 学不好的人,滚回去做工程师。 不适应的人下岗,抵触的人撤职。” 任正非一拍桌子,没人敢吱声了。 于是华为就这样完成了改造。 “完成这次改造后,华为国际化之路的大门被打开了。” [IMG] 7 “谁再胡说多元化,谁下岗。” 2000年之后, 深圳房地产发展得很快, 于是,部下给老任建议: “随便要点地盖盖房子, 就能轻松实现一百亿利润。” 但任正非一口就回绝了: “挣完了大钱, 就不愿意再回来挣小钱了。” 2010年之后, 华为周边开始建新城, 又有部下向老任建议: “随便要点地盖盖房子, 就能轻松赚取一百亿。” 任老板一听,拍桌子吼道: “华为不做房地产这个事, 早有定论,谁再提,谁下岗!” 从此,再也没人敢提房地产。 [IMG] 1987年,43岁的任正非, 拿着凑来的21000元, 在深圳一个烂棚棚里创立了华为。 他有一个大欲望——成为世界一流的通信设备供应商。 任正非把“大欲望”称为“主航道”。 1998年,华为出台了《华为基本法》。 这个《华为基本法》, 就是华为公司的“宪法”。 基本法的第一条就是——“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,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。” 中途,做房地产本可以爆发。 中途,做互联网本可以爆发。 中途,做资本运作本可以爆发。 但任正非从不为这些诱惑所动: “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, 二十多年来,只知爬呀爬, 全然没看见路两旁的鲜花, 不被各种所谓的风口所左右, 只傻傻地走自己的路。” 正是因为老任始终坚守“主航道”, 不为两岸的花香所动, “力出一孔,利出一孔。” 像阿甘一样单纯和专注, 华为才成了今天的华为。 [IMG] 8 “光想躺在床上数钱,可能吗?” 华为发展史上, 有过两次“血洗”事件。 所谓“血洗”——就是重新竞聘上岗。 竞聘不上,就离职, 华为开出丰厚的赔偿金。 这两次“血洗”, 华为都有数千人离职。 为什么要搞“重新竞聘上岗”? 任正非想清除四种人: ●躺在功劳薄上不思进取的人 ●没有在工作中使出全力的人 ●混日子的人 ●与公司价值观不符合的人 很多人不想走,说: 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。” 老任听了,就怼道: “屁话,什么叫苦劳? 苦劳就是无效劳动, 无效劳动就是浪费, 我没有让你赔钱就不错了, 还胡说什么功劳?” 有人大骂任正非:“你这是卸磨杀驴。” 任正非拍着桌子回应说: “30来岁年轻力壮,不努力, 光想躺在床上数钱,可能吗?” [IMG] 不光是普通一线岗位, 管理岗位一样面临淘汰。 “管理者每年末位淘汰10%, 淘汰不是辞退, 可以进入战略预备队竞争其他岗位。” 竞争不上,就走人。 对于管理者的管理, 任正非那是相当严苛。 一个管理者写了一篇报告, 任正非看了之后, 用大红笔在上面批示: “臭、很臭、非常臭!” 老任有一天碰到一位财务总监, 有点揶揄地对他说: “你最近进步很大。” 财务总监心头正乐呢, 任正非就补了一刀: “从特别差进步到了比较差。” 任正非为什么像个暴君? “为了保持华为人的狼性。 如果一个公司都是喜羊羊, 没有战斗力,缺乏奋斗精神, 都贪图享受,都在等靠要, 再好的公司也会坐吃山空。” [IMG] 9 “还过个屁年!” 2016年1月份, 华为内刊刊发了一篇文章——《一次付款的艰难旅程》。 文章主要是抱怨财务部门: 如财务审批流程太复杂, 如财务人员经常设阻力, 如存在一些证明你妈是你妈的流程。 任正非读完这篇文章后, 给财务部门写了这样一段话: “据我所知, 这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, 不知从何时起, 财务忘了自己的本职是为业务服务、为作战服务, 什么时候变成了颐指气使, 皮之不存、毛将焉附……” 措辞之严厉,就差指着鼻子骂了。 财务部门被说得无地自容。 你猜财务部门的老大是谁? 就是老任的女儿孟晚舟。 老任发起火来, 那可真是六亲不认。 [IMG] 2017年底,马上就是元旦了, 华为开了一场节前座谈会。 老任让各部门老大, 聊一下这一年的感悟得失。 年终盘点,本是件高兴事, 但老任听完之后却大发雷霆。 为什么发飙? 因为这些总结不实在。 这次总结,大概有三种类型: 第一种,邀功求赏型。 “花90%的内容来总结业绩, 只用10%的内容来谈不痛不痒的问题。” 第二种,指鹿为马型。 “说存在的问题很严重, 客户意见很大,为什么呢? 因为他们给客户提供了很多服务, 客户没事干了,所以意见很大。” 第三种,避实务虚型。 “人工智能讲了好几遍, ‘云’也讲了好几层, 貌似已经探索到最尖端的前沿科技, 但就是不讲实实在在的工作做得咋样。” 老任听完总结后, 拍着桌子怒吼道: “还过个屁年!” [IMG] ▲ 自罚100万 2018年1月17日, 任正非签发了一个通报文件: 因部分单位发生了业务造假行为, 任正非对管理层进行了处罚: 他自罚100万, 让其余四个副总裁各罚50万。 很多人都不解——为什么老任总喜欢找别人和自己的麻烦? 老任说过这么一句话: “只有长期坚持自我批判的人, 才有广阔的胸怀; 只有长期坚持自我批判的公司, 才有光明的未来。 自我批判让我们走到了今天; 我们还能向前走多远, 取决于我们还能继续坚持自我批判多久。” 坚持自我批判——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。 老任为此制定了一个“干部八条”: ●我绝不说假话,不捂盖子…… ●我反对官僚主义,反对不作为…… ●我绝不动用公司资源,为上级或家属办私事…… ………… “没有自我批判,就没有华为。” [IMG] 10 “暴君也有柔情!” 任正非是个铁血暴君, 但他偶尔也温情脉脉。 1997年,华为市场部秘书处主任杨琳, 在旅游途中出车祸去世。 任正非悲不自禁, 写了一篇《悼念杨琳》: “萤火虫拼命发光的时候, 并不考虑别人是否看清了他的脸, 光是否是他发出的。 没有人的时候,他仍在发光, 保持了华为的光辉与品牌, 默默无闻,毫不计较……” [IMG] ▲ 一个人在机场 1999年10月初, 李玉琢三次提出辞职, 任正非都极力挽留, 但最后李玉琢还是走了。 这一年12月, 任正非派了三元大将, 三次赴京请李玉琢回来, 但最终都被李拒绝了。 三顾茅庐都请不回,任正非想必很生气吧! 华为有一个规定, 12月31日以前离开公司的, 不能发上一年的奖金和分红。 像李玉琢这个级别的人, 奖金及分红应该超过200万。 但李玉琢万万想不到, “后来郭平告诉我, 任正非直到2000年元旦之后, 才让孙亚芳在我辞职书上签字, 就是为了让我拿到1999年奖金。 那年的奖金, 是我在华为拿得最多的一次。” [IMG] 2017年春节, 73年的任正非, 选择到玻利维亚度假。 玻利维亚是高原地区, 气候比西藏还要恶劣。 老任为什么要选择去这个地方度假呢? 因为那里有华为派驻的员工, 他要去那里看望他们。 利比亚开战前两天, 老任飞往那里看望员工。 阿富汗战乱危险时期, 老任飞往那里看望员工。 北冰洋开始转冷的时候, 老任赶去那里看望员工。 老任做过一个承诺: “只要我还飞得动, 就会到艰苦地区来看你们, 到战乱、瘟疫地区来陪你们。 我若贪生怕死, 何来让你们去英勇奋斗。” 本文转载自“拾遗”(ID:shiyi201633)。 一个有趣、有品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。 [IMG][IMG] [IMG] ❖ 刀哥重磅推荐 ❖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[IMG] 金错刀: 取干货,明误区, 优战术,与创始人同行! 转载原创:15201550047 商务合作:18518970237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