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在的城市,决定了你的命运

以下内容已屏蔽图片优化访问速度
[IMG]
来源:水木然(ID:smr8700)


07年我大学毕业,到现在已经11年了。
如果你问我:这10几年最大的观念改变是什么?
我会毫不犹豫回答:
选择一个合适的城市,比选择一个大学/一份工作/一个伴侣要重要的多。
我记得当年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,有一位老师不断的提醒我们:
你们不光要看学校,还要看城市。同等水平的学校相比,要优先选择在沿海的大城市。
可惜,当时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同学都无法理解这句话的价值。
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个老师,他让孩子放弃了西部地区的一所本科学校,反而去上海读了大专,当时很多同学因为无法理解这种行为。
若干年以后的现在,我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一个城市的重要性。
奋斗的本质是什么?其实就是利用你周围的资源,再结合你本身的长处,不断借力的过程。简单来说,就是将你周围的资源变现。
买房的本质是什么?其实就是购买一个城市的服务和未来。简单来说,买房就是买这个城市的股票。
中国的城市资源分布很不均衡,资源类别也开始差异化,所以能选择一个适合的城市,有时比选择一个大学,选择一个工作更重要。
你出生的城市,决定了你的气质。
你发展的城市,决定了你的前途。
北京适合做局,做思想,做学问,那些底层出生却有想法的人,那些为人机智灵活的人,那些有崇高理想的人,都可以去闯一闯。
上海适合扮气质,讲圈子,那些家庭背景良好的人,那些心思缜密比较谨慎的人,那些喜欢时尚/精通上流文化的人,可以奔赴上海滩。
深圳适合做实效,务实/高效,无论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,那些胆大勇猛的人,那些现实主义的人,那些想一心做生意的人,可以过去。
北京出政治家/投资家/思想家,当然也出了很多吹牛/务虚的人;
上海适合做CEO/高管/名流,也出了很多装x的人;
广东则盛产各种老板,生意人,也出了各种不择手段的小商贩;
既然选择了一个城市,除了可以享受它的资源便利之外,也要承受这个城市的阴暗面,这是大自然的平衡法则。
这和你选择另一半是一样的道理。貌美的往往你得供着,有钱的大多桀骜不驯。
不过有一点,只有在这种一线城市,才有这种大开大合的包容性,它的资源很便利,它的负面也很明显,如果驾驭的了,你就放马过来。
[IMG]
[IMG]
为什么要去大城市?


一线城市更加开放,机会很多,有能力的人也很多,所以大家互相制衡,所以彼此只能遵守规则;
二三线城市更加封闭,都是拼爹和潜规则,更讲究人情世故。
一个地方规则越不透明,“潜规则”生存空间就越大。
所以那些广大县城和农村基本就是地头蛇的天下了:关系比能力重要、算计大于努力,攀比高于生活;
知乎上有一个问题,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?有一个答案令我印象深刻。
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,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。
在这个充满偏见,不理解,甚至一见不同便恶言相向的时代,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,不同的活法,是多么重要的事情。
如果有机会的话,一定要住在一个大城市。它给你多样化的价值观,它告诉你人生不是只有一种活法。
[IMG]
衡量城市活力的指标


很多人衡量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,往往总喜欢拿GDP总量为参考标准,而实际上这是一个低级的错误。
首先,GDP作为工业时代的经济统计手段,在数字时代却开始逐渐失效。传统GDP核算是用最后的结果数量减去开始的数量,然后得到一个增加值,就是社会创造的价值,这是一种粗放式的计算方式。
而在互联网时代,因为有了各种平台,所以边界被打开了,这就让更多有创造力的个体融入到生产中来,每个人、每一支小而精的团队的能量都将释放。
很多交易活动从之前的“企业对企业”变成了“个人对个人”,从“面对面”变成了“点对点”,交易越来越垂直细分,这时我们就要放弃生硬的生产指数统计办法,要对多种经济形式进行灵活细算,把规模小、未注册的团队的生产效能也统计进去。
其次,即便是看GDP,衡量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,也不是看总量,而是要看一下三个数据:
1、人均GDP
比如重庆的GDP排名全国第六,但是重庆有3000多万人口,这个数量是杭州的三倍多,但是GDP总量只比杭州多一点,所以我们总感觉杭州整体更富裕,杭州房子的均价也是重庆三四倍。
再比如,山东人口有接近一个亿,江苏人口有8000多万,而整个浙江省只有5000多万,所以为什么山东、江苏GDP比浙江高,但是我们总感觉浙江更富裕一些,浙江的房价也更高一些。
2、第三产业比重
举个例子,苏州的GDP一直比南京、杭州高一大截,2017年全甚至达到了1.7万亿元,仅次于几大直辖市、一线城市,但是为什么苏州的房价比不上GDP远比它低的南京呢?
原因就是苏州的GDP含量更多的都是工业成份,苏州大型的外资企业特别多,所以拉动了GDP总量,但是苏州的第三产业比重很低,所谓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,比如吃喝玩乐、文娱等等。
一个城市,只有第三产业发达,才说明这个城市的人的消费能力强劲,同样属于江苏,苏州的GDP虽然一直压着南京,但是江苏最好的医疗、教育、文化产业、就业机会更多都在南京,而苏州的工业园区往往更成规模,说的通俗一点:南京白领多,苏州工人多,南京的整体层次当然要高于苏州,所以房价要比苏州高。
3、新兴产业比重
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,新兴产业比重代表着未来的竞争力,比如互联网、电子商务、人工智能等等,更能反映一个城市的活力。
以深圳和广州为例,广州的传统产业更加稳固,而深圳更偏向于高科技产业,所以深圳更有活力;
再以南京和杭州对比,杭州更偏重互联网产业,所以白领的薪资水平要比南京高,整体上来说杭州的活力更强劲。
[IMG]
[IMG]
城市链 = 财富链


详解城市经济格局,我们就必须要弄清一个概念,那就是产业链。先来看看中国“传统产业链”:
以纺织服装为例做一个说明:新疆的“棉花”先运到山东,在山东做成“纱线”,山东的“纱线”再运到“江浙”做成面料,这些面料再运到广东做成“服装”,然后再贴上各大品牌的标签,我们身上的每一件衣服都是这样做出来的。
从“棉花”到“纱线”是初级加工,这是劳动密集型生产,从“纱线”到“面料”是深度加工,需要染色、漂染等各项功能的检测,而从“面料”到“服装”则需要设计师的创意注入,然后才能成为一件衣服。最后就是“品牌”运作,经过品牌方不断的营销和宣传,最终成为各类人群追逐的品牌服装。
大家发现没有,在这条传统的产业链中,从低到高依次是:新疆、山东、江浙、广东,这些区域的经济水平依次递增。
这就是定位决定的,你所处的环节越高,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就越大,以脑力劳动为主,获得的收益就越高。你所处的环节越低,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就越低,以体力劳动为主,往往都是粗放型的生产。
从产品角度来说,品牌运作就是产业链的最高环节,比如我们使用的苹果手机,虽然都是富士康生产的,但我们从来不会认为它是“中国制造”的,这就是品牌的神奇之处。
从商业角度来说,金融才是产业链的最高环节。无论是服装这样的快消品,还是服务行业,很多品牌都把总部设立在北京,赚到了钱再送到上海运作(金融中心)。
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就是这样来的:新疆—山东—江浙—广东—北京—上海。
究其本质是这样的:材料—加工—科技—品牌—金融。
就是这样一个过程,所以有时先天条件更容易决定一个区域的定位,比如几乎所有的“资源强势区域”都属于“经济洼陷区域”。
比如内蒙、新疆、山西拥有很多优越的原材料,羊毛、矿产等等自然资源,无论你的养殖、开矿技术做到多么极致,却永远只能处于“资源”这个最低端环节。
而江浙和广东往往其实都是土地的贫瘠之处,他们只有从事商业活动的才能维持生活。
这就好比一个人,天生拥有“坐享其成”的老本,往往就会“不思进取”。而一个人如果生下来“一无所有”,则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。
[IMG]
[IMG]
城市 = 人生


有时候真的不是我们不够努力,而是你生下来就处于某个环节。
你的环节既跟你的区域有关,也跟你的背景、环境、学识、能力有关。在某个环节中做到多么极致,永远还只能停留在这个环节。
比如很多人从技术员做到工程师、高级工程师、特级工程师,依旧还是技术工人……
人生逆袭的唯一途径是提升自己的格局,当你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待这一些列变局之后,你就会发现有更大的事等着你去做,你就会跳出问题看问题。
格局不仅能决定高度,格局还能改变一个人的定位。
中国的未来依然充满各种变数,但有一点不会变,就是定位决定未来。
有很多城市定位很模糊,你提到它往往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,这就好比一个人各方面都很平庸,属于泛泛之辈,你怎么看好的它的前程?
还有很多城市摇摆不定,没有清晰的定位。这就好比你发现一个人什么都可以干,但其实他什么都干不好。
城市的格局,与个人的格局密切相关;
城市的命运,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命运。
所以,当你在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,要能够充分的意识到,
你在的城市,决定了你的命运。
来源:水木然(ID:smr8700)
岭南会旗下新公众号——岭南财经。这里我将分享一些自己的原创投资感悟,并推荐一些回报几十倍的投资标的。关注岭南会的粉丝,务必扫码关注!
[IMG]
[IMG][IMG]
2018十大网红:他们干的傻事,你一件也做不来 神经网络的胜利是市场经济的胜利! 那天,我无意间瞟了眼程序员的桌面…… 容器平台选型的十大模式:Docker、DCOS、K8S谁与当先? 抖音毁不了谁,当然也救不了谁
好看吗?
总执行时间0.07411503791809082,文章查询时间0.04760098457336426,分类查询时间0.00992894172668457,其他脚本0.0002715587615966797,模板渲染0.0163135528564453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