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内容已屏蔽图片优化访问速度 |
---|
[IMG] [IMG] 作者/黑羊 来源/书单(ID:BookSelection)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:什么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东西?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? 工作、家庭、正直的品格,幸福的成分并不复杂,总是来源于这三个地方。 那么,你的幸福来自哪儿? 如果说我们这一辈子有什么终极目标的话,那一定是获得幸福。 要说获得幸福的方法,无非处理好工作与生活。然而,我们大多数人都对此懵懵懂懂,在面对工作与生活中一个又一个选择的时候,漫不经心或者茫然无措。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面对这3个重要问题: 什么才是真正的“好工作”? 人生的幸福感来源于何处? 如何经营与伴侣的长期关系? 2010年,一位商业管理教授在哈佛大学做了一次毕业演讲,也是《创新者的窘境》等知名经管类图书的作者——克里斯坦森。 面对台下这些人生画卷即将全面展开的年轻人,他不打鸡血,也不煽情催泪,而是阐述了如何把管理学的创见运用于生活中。 以下是他在哈佛大学毕业演讲中的内容,后来修订成书《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》。如果你有兴趣,也可以阅读他的这本书。 1 什么才是幸福的工作? 前几天,有个姑娘向我诉苦:感觉在银行快干不下去了! “经常要应付检查啊、处理客户投诉啊之类的破事。我经常在想,这些破事跟我有啥关系?为什么一定要按照规定来,不按规定能死吗?” 这姑娘大学读的小语种,毕业时被现在这家银行招入,本来是要派驻国外的,但计划有变就没去成,留在本部做内控。 当初,同学们对她能进银行工作特别羡慕,收入不错又稳定。可是做了几年,她发现自己越来越没工作动力。 她说,自己最感兴趣的,是写作、绘画、哲学,而这些关注形而上的人文类爱好,和要求理性计算、按规办事的银行工作差异很大。我建议她,不妨在文化产业寻找新的工作机会。 克里斯坦森在《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》中说,小时候,每个人都可以自信大方地说出自己的梦想:成为天文学家、消防员、医生、军人,等等。 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,大多数人都把梦想丢弃了,开始接受“从事真正喜欢的工作是不现实的”这一观点,并且以为这就是真正的成熟。 如今很多人选择工作的最重要标准,甚至唯一标准,就是钱给得多不多,待遇够不够好。 可是,拥有银行“好工作”的这位姑娘,为什么还会感到痛苦?一份薪酬足够高的工作,真的能让我们感觉幸福吗? [IMG]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认为,人从事一项工作的原因可分为两种: 一种是基础因素——地位、薪水、安全保障、工作条件、公司政策等等,这些都很重要,如果达不到预期,我们就会对工作不满。 但基础因素得到改善,并不会让你爱上这份工作,最多是不再讨厌它罢了。与工作不满对立的并非就是工作满意,只是没有不满。 要对工作非常满意,甚至爱上它,那就必须满足第二种因素,赫茨伯格把它们称为“动力因素”——有挑战性、获得认可、责任感、个人成长。 发现了吗,“动力因素”和钱无关,它们是一个人“发自内心”的热爱和愿望。 克里斯坦森说: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,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,把重点放在努力获得职业成功的有形陷阱里。 拿更高的薪水、得到更有声望的头衔、有环境更好的办公室,这些都是朋友和家人能够看得见的标志,标志我们职业上“成功了”。 但是,一旦你发现自己关注的是工作中的有形部分,你就是在冒险了。如果你把下一次加薪变成最终让你快乐的原因,那么这就是一种无望的追逐。 如果你经历过满足动力因素要求的工作,你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,你会发现它既有趣又有挑战,它富有意义又能让你自发地想要不断精进,甚至想到去上班就兴奋不已。 俗话说:找到你喜爱的工作,你会觉得这一生没有一天在工作。 据我对周围同学、朋友的观察,踏入职场选择第一份工作时,多数人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,影响他们决定的往往就是公司名气、福利待遇。 但工作三四年后,其中的一些人会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,重新审视自己内心的需求: 我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?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? 看来,世事繁华乱人眼,但兜兜转转,我们终究会回归自己的本真。 好的工作能带给成就感,但我们的职业生涯最多40年,而与家人、好友的亲密关系,却可能相伴我们一生。然而,在所谓的“拼事业”的年纪,有太多人忽略了经营伴侣关系、陪伴孩子的重要性,没有意识到他们才是更重要的幸福感来源。 [IMG] 2 我们终生都将被雇用 来做别人的配偶 如果你逛过宜家,你就会知道它是多么独特的存在。 别的家具店,往往是围绕一个划分出来的特定客户群体,或者一类产品来经营。比如,有给低收入人群的家具品牌,也有高端的、定位于富人客户的家具公司。 但宜家的思路完全不同,它是根据客户的阶段性需求,来帮助客户完成一项任务。那就是,当你搬了新住所,需要配新家具来填补某些空间的时候,你就会想到宜家家居。 我们生活中有些任务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出现,于是要“雇用”某件产品帮我们解决这些任务。比如,与人谈事的时候,我们“雇用”咖啡厅;急需补充能量的时候,我们会“雇用”士力架。 实际上,我们大多数人也会被雇用去做一项最重要的工作,就是做别人的配偶。然而,能够在婚姻中也具有“用户意识”的人,实在是太少。 克里斯坦森讲过这样一件事: 有一天,丈夫下了班,发现家里有点异常:早餐盘子在桌上没收拾,晚饭也还没做。他想,妻子要带3个孩子,大概是太忙了。 于是,他毫无怨言,洗了盘子,又做了晚饭。当他觉得自己忙了这些,会得到几句赞美时,听到的却是妻子的抱怨:“我今天这么难过,你怎么还这样忽略我?” 丈夫很生气:我都替你做了这么多,怎么还说我忽略你?! 事实上,尽管他无私奉献着他认为妻子需要的东西,但妻子难过的并不是家务,而是一整天她都在忙着照顾孩子,都没能和一个大人说句话,此刻她最想要的是和丈夫交谈聊天。而丈夫忙活的一切,反倒让她感到更加愧疚。 克里斯坦森说,任何人都会猜想配偶也许想要什么,而不是努力去理解配偶生活中需要什么。 许多婚姻之所以不幸,通常都是因为这种“无私奉献”——只是给对方自己想给的,却没有想过,要给对方想要的东西。 3 别把你的孩子“外包”出去 20世纪90年代时,戴尔是世界最成功的笔记本电脑厂商。但并没多少人知道,戴尔的成功原因之一,是因为台湾的一家出色的零部件供应商——华硕。 华硕最初是为戴尔代工电路,帮后者节省了不少成本。后来,他们又向戴尔提出,不如主板也由我们代工吧,这样的话成本可以再降20%。 戴尔觉得挺划算,不仅成本降低了,扩大外包范围还能提高净资产收益率,财务报表更好看。 就这样,戴尔陆续把主板、电脑组装、供应链管理、设计等业务都外包给了华硕,自己只保留了戴尔品牌。 然后,从戴尔那里学到了所有关键技术的华硕,注册并发布了自己的电脑品牌。消费者们也慢慢知道,这个华硕就是戴尔的代工厂,而且电脑更便宜,不如直接买华硕。 如果戴尔早想到疯狂外包的后果,恐怕会非常谨慎地考虑华硕的建议吧。 戴尔和华硕的故事,也正在许多个家庭中上演。只不过被外包的对象,变成了孩子。 近些年,家庭事务和教育都出现了明显的“外包”风潮: 清洁卫生的工作交给保洁员,买菜做饭照顾老人由保姆承担,买东西直接用网购…… 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,越来越多的父母给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,从早教班到兴趣班,把他们送进一个个夏令营,以致于孩子们既没有机会参与家庭事务,也没有机会自由支配假期。 克里斯坦森说,许多家长也犯了跟戴尔一样的错误,只关注孩子们获得的资源,比如知识、技能以及经验。但是,他们却没有让孩子们深入参与进去。 更重要的是,在这些活动中,往往没有父母的参与。也就是说,陪伴在孩子们身边的,经常是我们不了解的人。 那些正把孩子外包出去的父母们,失去的不仅是陪伴孩子的时间,也失去了培养孩子家庭认同感、对它们塑造价值观的机会。 当孩子的价值观由别人来影响和塑造,你的孩子还是你的孩子吗? 《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》中,还有许多对我们重要的启发,比如:保持正直对于生活幸福的意义、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等等。 很多结论,听起来并不是那么惊世骇俗,但最让我感觉有收获的,是克里斯坦森深入的论证过程,他那种打通管理学与人生的思考方式,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。 [IMG] 最后提醒大家一点:思考自己的内在动力、明白家庭是幸福的来源,这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,请为你想要的生活投入时间。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,他们说自己喜欢读书、写作,下了班却是去喝酒泡吧。还有的人说自己最看重家庭,然而他选择的工作却是加班出名、全年无休的公司。 你想要怎样的生活,就把时间花在哪。工作、家庭、正直的品格,幸福的成分并不复杂,总是来源于这三个地方。 希望在走了几十年的人生之路后,我们都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。 但首先,请现在就问问自己: 什么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东西?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? [IMG][IMG] [IMG] ❖ 刀哥重磅推荐 ❖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[IMG] 金错刀: 取干货,明误区, 优战术,与创始人同行! 转载原创:15201550047 商务合作:18518970237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