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末大料!ofo最恨的不是摩拜,而是这个中国互联网最野的爆料平台!

以下内容已屏蔽图片优化访问速度
[IMG]
[IMG]
文/金错刀编辑  张一弛

[IMG]
在互联网上,有一片“超社会的江湖”。


这里藏匿着BAT之间最狠的撕逼、最野的巨头八卦、最不为人知的行业潜规则、各个职位上的奇人...

尤其是公司里的八卦,豆瓣、天涯、知乎三个加起来,都不如它信息量大。
就算你根本不认识互联网公司的任何一个人,但点开这个“江湖”,你就知道了一切:


比如,腾讯员工因为天天加班,累出了胃癌。


[IMG]
京东员工就更惨了,因为买盒马鲜生,快递送到公司,直接被公司开除。


[IMG]


知乎最近也不好过,员工上午还在改Bug,下午就接到了被裁员的消息。


[IMG]


如果基层的八卦还不能满足你,那巨头之间的大猛料绝对够让你成为饭局中最有存在感的人。


比如,最近马化腾和高管们都焦虑的睡不着。


[IMG]


消息越猛烈,巨头就越恐惧。


ofo内部高管在接受采访的时候,对他恨的牙痒痒,直言是毁掉ofo整个公关的大杀气。


[IMG]


之前的街电股权事件、乐视VR解散、百度外卖被卖、UC浏览器大规模裁员, 任何能引爆的话题,都在这里被提前“预警”。


这个“超社会江湖”叫做脉脉(mài mài),互联网圈的李大嘴。


[IMG]


1


“匿名”警告:
互联网最野的料,都是它爆出来的


脉脉本身有三个功能:人脉办事、了解行业内的最新资讯、匿名八卦吐槽工作公司及各自爆料。
简单来说就是:找人、看新闻、吐槽。
跟风职场社交,对职场人来说无非就是多了一个找工作渠道罢了。


看上去这没啥特别的,但是,就这样貌不惊人的常用功能下面,蕴藏着巨大的能量。
匿名区的流量甚至占到脉脉流量的一半以上。


[IMG]
匿名区关于锤子裁员的爆料


互联网产品中的这种“匿名”功能,用的最成功的是知乎平台的匿名回答,因为一些原因,回答者不方便直接表明身份,所以需要匿名。

在这个功能下,常见的有两种:一种人靠着匿名带上了面具,想象自己已经成为了成功人士;另一种人丢掉了戴着的面具,肆无忌惮的宣泄着自己的不爽。
虽然褒贬不一,但匿名功能的加入却让知乎的内容增色不少。


[IMG]


领英曾经也提出过加入“匿名留言”功能,但是最终,领英中国的高层以“这个功能太low”为由否决了这个提议。


但是脉脉却坚持把这个功能做下去。初衷是帮助职场人士宣泄压力。


现代职场表面光鲜,背后暗流涌动。职场各种各样的明规则、潜规则让人一不小心就中招,招中的越多,匿名吐槽的需求就越大。


可脉脉厉害就厉害在,不光是李大嘴,还是神准的预言家。


多年来脉脉匿名区爆出的大多数“料”,往往最后都被证明是事实,比如一月有人爆出 “南方某手机大厂将死,老板赌博”。


今年11月,果真东窗事发,创始人刘立荣输掉100亿,金立破产。


[IMG]


这些巨头里,最惨的是百度,几乎被脉脉扒的连裤衩都不剩,有人爆料李叫兽被架空。


没过几天,李叫兽就发了朋友圈:“因个人发展原因,我已经辞去在百度的工作,准备开始新的方向。”


[IMG]


今年五月,百度一代老将陆奇离职,百度股价应声下跌 ,一夜蒸发94亿美元。


可在20天之前,就有人在脉脉上写下了几个字:百度有大事发生。


[IMG]


脉脉又一次预言成功!


网易、阿里、腾讯、百度……越来越多的牛企大佬们,在脉脉上被拉下神坛,一不小心就“被出事”、“被倒闭”、“被离职”。


“匿名”功能成为了脉脉的招牌,是职场社交领域也是独一无二的首家。


从100万到1000万用户,脉脉只用了不到一年。


2


职场压力有多大,
脉脉就有多赚钱


让脉脉走上这条“野路子”的,是清华学霸理工宅男林凡。


在创立脉脉前,林凡自己捣鼓了三款产品,都失败了。


[IMG]


脉脉2013年上线,形势非常紧迫:


一是微信。之前刀哥在写陌陌那片文章就讲过。作为通用型社交工具,微信几乎通吃所有基于熟人关系的垂直社交APP。


另一个是领英中国(LinkedIn),这比脉脉早十年的美国上市公司,脉脉诞生的那一年,英领的市值已经达到百亿美金。

有媒体人这么形容脉脉面临的局面,脉脉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。


但林凡找到了三个非干不可的理由:一、大家都有刷存在感的需求。二、了解本行业最新发展动态,不至于落伍。三、找工作,找合作,是职场上的刚需。
这三点,基本上奠定了脉脉最初的商业逻辑。


[IMG]


在脉脉,一旦你选定了自己的职业领域,那么你在这里看到的内容、可以接触的人,几乎全部与这个职业有关,这个职业其他人的实名、匿名动态,这个职业人脉的推荐,这个职业的资讯推荐……
当然,如果脉脉组织方式仅限于此,那他与古老的职业论坛、贴吧模式并无太多亮眼之处。脉脉最大的优势,以及体现脉脉半开放性特点最明显的地方,是人的组织方式。
脉脉依靠手机号来判断双方的好友熟识程度,互相拥有手机号是为熟识好友,单向通讯录好友是为相识好友,仅在脉脉加了好友是为初识好友,而对于那些朋友的朋友,在脉脉则会被视为一度、二度、三度人脉。


举个例子,如果你在脉脉有100个熟识好友,200个相识好友,300个初识好友的话,那么你潜在可以挖掘的人脉,数量大约会超过两万个。
如果你想挖掘更多的人脉,唯一的方法就是加更多的人,加的人越多,人脉就越广。


脉脉从0到100万用户,用了18个月时间;从100万到1000万用户,用了不到一年;直至如今数千万用户,数量级之间的增速越来越快。


3


真假难辨,匿名功能被关停,
“李大嘴”还敢大嘴吗?


跟所有匿名的功能一样,发展到18年,脉脉的匿名区早就已经突破了职场压力宣泄的职能,大量谣言、负面言论、八卦、高级黑、隐私从这里产生。



当脉脉像知乎那样支持用户在社区发帖讨论,但是又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、审核机制和编辑人员对内容进行审核、筛查和管理的时候,就会出现许多问题。


脉脉内部员工称:“知乎经过长久的发展,有AI机器人审核内容,还有庞大的编辑团队,此外也形成了成熟的社区自治规范。但脉脉的编辑团队发展跟不上社区的发展,很多事情处理不过来。”


逼得大企业纷纷跑到脉脉上集体辟谣。


比如,有人爆料的 “国内龙头企业阿里,让员工在刚装修完,气味浓重的办公室工作”,用词非常激烈,后来证实是其他楼层装修的味道,跟阿里并无关系。



[IMG]


最惨的是ofo,脉脉上《原 ofo 员工曝猛料一个学校运营能从小黄车套取几万、几十万》上的爆料,几乎对ofo一度造成了毁灭性打击。


事态发展到澄清不成的阶段,ofo起诉脉脉恶意诽谤,并索赔100万。


[IMG]


除了让大公司头疼,窃取用户通讯录的情况让脉脉收获了无数恶评:
即使你没有注册过,他人也可以为你建立“职场形象”,填写你的电话号码和就职信息,导致你的隐私莫名被泄漏。


而脉脉这个流氓软件则会不停给你发骚扰短信,以你的隐私为人质要挟你注册。


[IMG]
2017年1月,脉脉因抓取微博用户信息终审败诉,属不正当竞争;


2017年8月 “脉脉职场”被曝,没用户协议却强要通讯录,曾窃取隐私;
[IMG]


7月25日,脉脉因用户匿名发布谣言侮辱诽谤他人,侵犯他人名誉、隐私等合法权益的问题,被北京市网信办、北京市公安局联合约谈。


脉脉限期关闭匿名发布信息功能,全面整改。


如今,脉脉的匿名区已经悄悄被职言板块所取代,但似乎依旧换汤不换药,写到最后,刀哥点开了手机里的脉脉,一条消息带着强烈的八卦气息跳了出来:


[IMG]


当办公室茶水间的八卦,被脉脉以这种形式公之于众的时候,八卦能不能解压刀哥不知道,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:



你吐槽的有多猛,脉脉就有多高兴。


本账号系网易新闻·网易号“各有态度”签约账号

❖ 刀哥重磅推荐 ❖
点击图片直接阅读
[IMG]
金错刀:

取干货,明误区,
优战术,与创始人同行!
转载原创:15201550047
商务合作:18518970237
支撑大规模公有云的Kubernetes改进与优化(1) 马云、马化腾、王健林等15位大佬心酸往事:9天9夜未睡、装姑娘陪聊、半夜哭醒、遭人追杀、一夜白头… 金错刀X诺贝尔奖得主X巴勒斯坦首富X犹太教领袖X创业教父9天8夜考察以色列“二十”大爆品,探索犹太商道的逻辑 从海豹突击队战士到美国十佳CEO:成功的企业,必然具备这10条法则 微服务的接入层设计与动静资源隔离
好看吗?
总执行时间0.07611846923828125,文章查询时间0.04931354522705078,分类查询时间0.009984731674194336,其他脚本0.00032901763916015625,模板渲染0.016491174697875977